我每年都定期洗牙,為什么刷牙會出血,牙齒也松動了。牙周醫(yī)生解釋:由于個人牙周情況有所區(qū)別,因此有些患者,光靠洗牙是不夠的,還要進行齦下刮治。 一、什么是齦下刮治?...
“我每年都定期洗牙,為什么刷牙會出血,牙齒也松動了。”牙周醫(yī)生解釋:由于個人牙周情況有所區(qū)別,因此有些患者,光靠洗牙是不夠的,還要進行齦下刮治。
一、什么是齦下刮治?
齦下刮治是牙周基礎治療的一部分,一般來說牙周基礎治療包括菌斑控制、潔治術和齦下刮治術其中菌斑控制、潔治術分別指日常的刷牙、洗牙齦下刮治術則是指用比較精細的器械把牙周袋內牙根上的牙結石刮除,換句話,齦下刮治也俗稱“深度潔牙”
一般潔牙是清潔肉眼看見的牙齒表面,但一些牙結石位于牙齦下方,更深處的牙周袋內,齦下刮治就是清潔肉眼看不見的牙齦以下的結石。
1、洗牙VS齦下刮治?
很多人對洗牙與齦下刮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事實上,洗牙與齦下刮治,清潔的范圍和程度是不一樣的,正常情況下牙根是被牙齦緊緊包裹著的,一般認為健康牙齦的探診深度不超過2-3mm,但并非所有人的牙齒情況都是這樣的。
口腔清潔不到位的人,牙齒上源源不斷的牙菌斑聚在一起,鈣化之后結成一個又一個的硬塊,即“牙結石”,一開始,牙結石只附著在牙齒淺表,活躍在牙齦以上的區(qū)域,這種情況很好處理,洗牙就能解決,這也是常見的牙結石清除方式
可長時間“無人管理”,一部分牙結石開始大膽地在牙齦的邊緣試探,開發(fā)牙齦深處新大陸,隨著炎癥加重,牙槽骨被破壞,從而使得牙齦與牙齒之間出現不貼合,形成較深的“口袋”——牙周袋有了牙周袋之后,牙結石就順著牙周袋,悄無聲息地往下繼續(xù)蠶食牙槽骨牙周情況已從僅僅需要洗牙的牙齦炎,發(fā)展至需要齦下刮治的牙周炎
2、“刮治”是怎么刮的?
一般患者在進行“刮治”前有這樣的困惑:“刮治是要把牙齦翻開嗎?”“是不是直接把一個小鐵鉤伸進去刮牙根?”果真如此嗎?當然不是!齦下刮治的操作約分為三步:
步驟一:醫(yī)生會對每一顆牙齒的牙周袋進行探查并記錄 ,確定要進行刮治的牙齒。
步驟二:醫(yī)生將微創(chuàng)的牙周器械伸入牙周袋內,清除牙面上的牙結石和菌斑,沖洗牙周袋,將殘存的牙石碎片清除,局部應用消炎藥物。
步驟三:全口需要刮治的牙齒都治療完后,醫(y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 3-6 個月進行牙周復查,對炎癥持續(xù)不退的深牙周袋還會進行再次刮治。
3 、刮治會很疼嗎?
相比洗牙,齦下刮治是有痛感的,因為需要深入到牙齦下方,將牙菌斑、牙結石和牙根上,一部分感染的有害物質清除,若牙齦下方情況不嚴重,牙周袋較淺,醫(yī)生在牙齦下方淺處刮治,這時,患者不會很痛,若牙周袋較深或牙根不光滑,有可能需要進行麻醉,從而讓過程比較舒適。
4、“我”一定要做齦下刮治嗎?
每個人是否需要做齦下刮治需要經過牙醫(yī)的專業(yè)檢查后再決定的但如果醫(yī)生告訴你需要進行齦下刮治答應我不要拒絕,因為若不及早進行齦下刮治,牙周病就會得不到控制而加重牙齒開始松動,直至脫落。
但注意傳染疾病活動期、血液病、嚴重全身性疾病等患者,均不可以做齦下刮治,治療前應如實告訴牙醫(yī),經過齦下刮治,牙周炎癥可以有效減輕,防止牙槽骨進一步吸收,利于牙齒健康和穩(wěn)固。
但牙周治療可不是一“刮”百了,更重要的牙周維護,需要定期復診,所以,千萬別花了錢洗了牙、做了齦下刮治,就不再按時去牙醫(yī)那里報到,堅持每半年或一年定期看牙醫(yī),這是很有必要的,不然錢可就真的打水漂。